到了使用年限的大巴除了报废处理,还能派什么用场?你有没有想过,一辆大巴稍加改造,可以变身小学生的教室?今天上午,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校园裡,这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念头,变成了现实。
跨过斑马线,刷一刷”公交卡”,上车,出发!该校五(3)的孩子们成了全校首批乘客,跟著英语老师唐海闻开始了一段奇特的学习旅程。这节英语课的主题恰好是——”梦想”。
作为”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项目”之一,这间”巴士教室”经过了近两年的设计和施工,灵感则来自风靡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《窗边的小豆豆》中”巴学园”的场景。除了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设计施工,还面向全校每一个孩子征集了方案。
在”蓬莱小镇”的站台上,孩子们可以用五彩缤纷的N次贴,表达著对新朋友的期待:
“我想在车顶上造一个小镇舞台,路过的人都能听到美妙的歌声””我想在里面看电影、做小实验、看书,更想在里面开车,这样总开心呢””我保证,不在你身体裡乱扔纸屑、大声玄幻;不在你皮肤上随便乱画,一定让你长命百岁”••••••
本就不大的校园里,为什么挤进这样一个大个子?它可以派什么用场?
该校校长馀祯说,巴士教室未来将向各学科开放,也可用于各项拓展活动。设计人员特意没有对大巴内部布局做大的调整,让它看上去”还是一辆车”,并在细节处加入巧思——原有的固定座位变成了可移动的椅子,教室空间更加灵活,也更安全。
挡风玻璃变成了一块互动显示屏,可以播放课件,也能展示风光实景,带著孩子们漫步云端,飞跃山巅,打破思域的疆界体验,孩子们也可以自己手握方向盘,模拟驾驶乐趣。
大巴的车尾藏著秘密——一座迷你图书馆,供孩子们午休时自助借阅,自我管理。
而在馀祯心中,大巴开进校园,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件事。”起初,大家都觉得这不能实现。”馀祯说,”巴士教室”的诞生就是要告诉孩子,只要勇敢去想,执著去做,任何梦想都能实现。她也希望,这是学校给孩子们童年留下的一段与众不同的回忆。
原文来源于:新民晚报
|